什么是物聯網技術?從學術角度,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技術發展至今服務了不少行業,應用場景范圍比較廣泛,比如說共享設備(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自動售賣機)、智能穿戴行業(兒童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車聯網行業(車載視頻監控、GPS定位器),還有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行業。通過物聯網卡進行聯網,物聯網卡聯網后數據傳輸使得設備智能化。
那么,物聯網技術能保證信息安全性嗎?
如射頻識別技術被用于物聯網系統時,RFID標簽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擁有者不一定能覺察,從而導致用品的擁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掃描、定位和追蹤,這不僅涉及到技術問題,而且還將涉及到法律問題。
其次,由于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取代人來完成一些復雜、危險和機械的工作,所以物聯網機器/感知節點多數部署在無人監控的場景中。那么攻擊者就可以輕易地接觸到這些設備,從而對它們造成破壞,甚至通過本地操作更換機器的軟硬件。
還有,由于物聯網節點無人值守,并且有可能是動態的,所以如何對物聯網設備進行遠程簽約信息和業務信息配置就成了難題。現有通信網絡的安全架構都是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需求出發的,不一定適合以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為需求的物聯網絡。
因此,物聯網技術在發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還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樣隱患目前還無法完全消除。